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菏泽市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优势与对策建议

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社 发表时间: 2023-10-27 09:47

□ 杨慧华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把“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设定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菏泽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菏泽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居上”的殷切嘱托,聚精会神谋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2年至2022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787亿元增加到4205亿元,年均增速8.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连续4年居全省第8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40.3亿元增加到300.6亿元,近三年占全省比重提升0.6个百分点,总量前移3个位次、跃居全省第8位,实现了由“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的历史性跨越。

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近十年,我市聚焦增进民生福祉,逐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切实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2年至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664元增加到25190元,年均增长7.12%。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85,低于全国0.6,低于全省0.37。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为推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

文化资源蕴积丰富。共同富裕强调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并行。菏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牡丹文化历史悠久,祖源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优势明显,武术文化特色鲜明,民俗民风豪迈热情,农耕文明气息浓郁。202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48.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5%;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15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8%。强化对菏泽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亦为我市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

政策红利汇聚叠加。中央和我省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与中原经济区、西部隆起带相互叠加,省新批复的鲁西新区被赋予更多更优惠的政策集成红利,再加上“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及“鲁南经济圈一体化”等各项重大区域战略的推进,整体上看我市发展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战略转型期、加快发展期,潜力足、韧性强。在这些政策红利的加持之下,我市推进共同富裕的优势进一步加强。

菏泽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目前,菏泽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还存在着总体发展水平不够高、产业培育任重道远、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短板。我市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实现“后来居上”发展目标面临的重大课题。

做大总量规模,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共同富裕的基础是“富裕”,因此“做大蛋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首要任务。要以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围绕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扩大有效投资,把重点项目作为扩大投资的主阵地。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与消费环境,培育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城乡消费扩容提质。助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打造共同富裕新的发展增长极。

完善特色产业体系,强化共同富裕产业支撑。产业基础是推动共同富裕的“经济底盘”,也是关键优势。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生物医药、高端化工两大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形成千亿级标志性产业集群,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机电设备制造和商贸物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升级推动我市尽早跨入全省第一方阵,力争人均GDP达到并超过省市平均水平。

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共同富裕的共富水平。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 充分发挥局部片区(定陶区、郓城县、鄄城县)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畅通城乡人口自由流动渠道,优化城乡土地、资本要素配置,实现各要素在城乡之间配置效益最优,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坚持优质共享导向,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提升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水平,加大普惠性公共服务供给,覆盖我市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文化等各个领域,使人民群众均等地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吸引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型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兴办公共服务机构,提高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公共服务资源优质共享。

(作者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